用户名: 密 码:
意见反馈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首页 产品 导购 新闻 商城 商情 二手 Ineternet服务 论坛
 
 
台式机|笔记本|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手机|外设|无线网络|全部产品  
 
首页 服务资讯 专家导购 技术应用 MYPRICE推荐 服务导航 工具箱 资料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INTERNET服务 > 服务资讯 > 正文              查看全部服务资讯文章
域名查询
最热门服务提供商
带宽测量器
主机服务搜索
INTERNET主机服务
INTERNET接入服务
 
 
 
 
资料库 常见问题解答
其他产品 本周推荐
 
 
  联系本站
 

 
中国投14亿元建首个IPv6商用网 5月试运行
时间  2005-04-06 10:57:45 作者  陆悦 许金晶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当26个中国人分享一个IP地址的时候,平均每个美国人就享有6个IP地址,这就是中国在IPv4时代的窘境。”昨天(5日),全球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局长赵厚麟在“全球IPv6高峰论坛”上发表了如上言论,更可怕的是,中国在IPv4时代的这种窘况现在正在被带到IPv6时代——13亿中国人在全球互联网地址资源库中占有的IP地址不足2%。

  与这种窘况相对应的是,中国政府的大手笔投入。2005年底以前,中国将投资14亿元,构建连接中国各主要城市的IPv6商用骨干网,2006年正式开始IPv6商用服务,届时将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用网。

  而中国首个IPv6商用网络将于今年5月试运行。目前,在中国参与IPv6商用网建设的有5家电信运营商,分别是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以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除中国电信外,其余几家都完成了项目招标,而中国电信的IPv6设备招标将于下月举行。专家建言实行“双轨制”

  目前,美国一个大学拥有的IP地址,几乎与全中国拥有的IP地址相当。同中国一样,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也面临IPv4时代网络地址资源衰竭的窘境。

  现在,除了美国,每个国家都不遗余力地投入到IPv6领域,中国政府更是一再表达着这种渴望。

  有国内分析机构预计,今后5年,仅中国电信运营商在购买支持IPv6路由器上的投资就将累计达150亿元人民币。

  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昨日表示,去年底开通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主干网选定了45台设备,只有5台是进口的,在三个多月的运行期间,基本正常。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IPv6互联网,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投资上亿元,也代表着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的全面开始。

  但与政府大规模资金投入形成对照的是,中国IP地址资源申请上的失利。赵厚麟昨日表示,国际电联希望能够建立一种新机制,由国际电联搞一个双轨制,或者叫“一球两制”,即国际电联支持现行有能力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非营利民营IP地址管理机制继续存在,并健康发展;同时建立一种新机制,由国际电联向各国免费分配一部分地址,由各国的地址分配管理权威机构在本国内按需分配,并建议各国政府将那些带有商业行为的工作交给有能力的民营机构执行。

  如果“双轨制”成行,有可能按照各国人口多少或者经济发展水平来分配IP地址,业内人士认为,这样会相对公平,弱势国家也有望得到合理安排,世界范围内的IP地址匮乏问题也有望得到彻底解决。网络地址资源匮乏

  现有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整个地球每平方米面积上可分配1000多个地址。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他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IPv6大大地扩大了地址空间,恢复了原来因地址受限而失去的端到端连接功能。

  截至2004年11月,中国大陆实际申请到手的14块IPv6地址,只占全球互联网地址资源总量的1.8%。而全球已分配的IPv6的725块地址中,美国占99块,日本73块,德国72块,中国台湾16块,美、日、德、荷、英五国占了总数的48%。

  相关链接

  IPv6发展"三大瓶颈"

  转换瓶颈“IPv6与IPv4的不兼容是一个巨大障碍。”CNGI项目应用示范网络组组长、信产部电信研究院总工蒋林涛昨日表示,目前已有的几种互通技术运行都不理想,而目前IPv6设备的性能还不如IPv4设备的性能,由其建设的IPv6网络性能尚不能与目前的IP网相比,而安全问题、服务质量问题和商业模型问题也都有待解决。只有让一些IPv4尚未开发的、或者IPv4尚未大规模应用的商务系统去搞IPv6,而不是把IPv4已经应用很广泛的业务转换过去,这样将可以避免IPv4向IPv6转换的麻烦。应用瓶颈

  中国网通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认为,缺乏“杀手锏”级的商业应用,是制约IPv6发展的根本问题。目前,基于IPV6协议所支持的应用还非常有限,仅仅支持Web访问、流媒体播放以及其他一些诸如音乐共享之类的试验性应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下称“CN-GI”)项目应用示范网络组组长蒋林涛则表示,如果没有成功的商业网,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都将没有机会。“只有建设大规模商业网,IPv6才有全面突破的可能性;而电信网中的应用(宽带、无线)将会是IPv6的突破点。”终端瓶颈

  “终端厂商,尤其是移动计算机、手机、PDA、家电等等,对互联网地址的需求已经越来越显著。未来能够连接互联网的各种各样的家电都会产生,这样的连接没有IPv6几乎是不可能的。”CNGI示范网络建设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说,终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IPv6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瓶颈。CNGI项目研发与产业化组组长、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则表示,现在唯一能用IPv6的终端就是Win-dows2003的PC机。“大家都在互相等,终端厂商等应用,应用厂商在等终端,这样时间就耽搁了。要打破这个死循环,终端厂商要有远见,先行一步。”



 
评论 推荐 关闭  
 
   
  • 中国铁通将在互联网应用方面迅速赶超
  • 四大运营商运筹固网棋局 网络与业务程度大比拼
  • “宽带如意”让更多人体验移动上网新时尚
  • 手机上网资费降幅达九成 首次低于宽带网费
  • 中国IPTV面临带宽瓶颈 仅能承受5%宽带用户
  • IPTV报警ADSL中年危机 ADSL2+能否力挽狂澜
  •  
       
     
    | 关于我们 | 站点导航 | 投稿指南 | 诚邀加盟 | 广告服务 | 邮件订阅 |

    京ICP证030062

    MyPrice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果有问题,请发电子邮件给webmaster@mypric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