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意见反馈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首页 产品 导购 新闻 商城 商情 二手 Internet服务 论坛
 
 
台式机|笔记本|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手机|外设|无线网络|全部产品  
 
首页 服务资讯 专家导购 技术应用 MYPRICE推荐 服务导航 工具箱 资料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INTERNET服务 > 服务资讯 > 正文              查看全部服务资讯文章
域名查询
最热门服务提供商
带宽测量器
主机服务搜索
INTERNET主机服务
INTERNET接入服务
 
 
 
 
资料库 常见问题解答
其他产品 本周推荐
 
 
  联系本站
 

 
域名大“变脸”:中国迎战网络主权
时间  2006-03-03 08:47:56 作者  徐海慧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国际金融报
 

    凭借在域名管理上的特权,美国还可以对其他国家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监控,例如美国可以对某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或科学技术等类别的网站进行流量访问统计,从中大致分析出该国热门网站分布情况和网民的访问喜好等。

延伸阅读: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

    在提供域名解析的多级服务器中,处于最顶端的是13台域名根服务器,均由ICANN统一管理。其中1个为主根服务器,放置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杜勒斯。其余12个为辅根服务器,有9个放置在美国。欧洲有2个,分别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有1个,位于日本。 

    要想完全摆脱美国在域名管理上的控制权是比较困难的。假设中国想要完全摆脱美国控制,那就必须在国内建服务器来完成解析世界上所有域名的工作,这除了成本问题外,在技术上还有一个可操作性问题。 

    从3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新的互联网络域名体系。在这个新体系中,与以往相比最大的调整是在顶级域名“.cn”下增设了类别域名“.MIL”对应于中国国防机构的网站。除此之外,还增加了“中国”、“公司”和“网络”3个中文顶级域名,我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也都分别有了各自对应的英文二级域名。

    同时,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简称CNNIC)已增加多台解析服务器,专门用于.cn域名下行政、科研及国防网站的域名解析,这意味着这些网站的信息安全将从根本上脱离美国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公司(简称ICANN)的控制。CNNIC表示,这些举措说明中国的互联网体系正在逐步纳入自主的安全体系中。

域名解析

几秒钟背后的“战争”

    当人们在电脑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由一串字母所组成的网址(即域名),然后轻点鼠标,几秒钟之内相关网站的页面就会出现在人们面前,这时人们感兴趣的,是继续轻点鼠标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人们也许不会在意这几秒钟背后所发生的事情,但正是这几秒钟背后的事情引发今天世界各国争夺网络安全自主权的战争。

    计算机并不认识由字母所组成的网址,它只能识别由一串数字组成的IP地址。而人大脑的记忆容量有限,不可能记住所有要登录网站的数字IP地址,由字母组成的域名更方便人们的记忆。因此计算机专家通过DNS技术在域名和IP地址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由解析服务器来完成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的任务。

    “DNS并不是什么复杂的技术,它只是帮助人们方便地找到网站,”美国浦科软件有限公司的马先生告诉记者,“如果人们能记住所有网站的IP地址,理论上就不需要DNS技术,也不需要域名解析服务。当然,这不可能,因此域名解析对互联网来说就很重要。”

    当个人电脑终端用户输入一个域名,相当于发出一条要求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的指令,这个指令通过多级服务器的传送,到达能解析该域名的解析服务器,由它解析为IP地址后再层层返回到发出指令的终端用户电脑上。

    “这个过程很短,正常情况下最多只需要几秒钟,”SAP中国研究院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但这几秒钟里这个简单的指令可能已经在世界各地不同的解析服务器上“周游”了一圈又回到个人电脑上。

    目前,在提供域名解析的多级服务器中,处于最顶端的是13台域名根服务器(rootreservor),均由ICANN统一管理。其中1个为主根服务器,放置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杜勒斯,由美国VeriSign公司负责运营维护。其余12个为辅根服务器,有9个放置在美国,分别由8个不同的军事与教育机构运营维护;欧洲有2个,分别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有1个,位于日本。

    IBM中国发展研究中心(China Devolopment Lab)的吴先生告诉记者,美国控制了域名解析的根服务器,也就控制了相应的所有域名。如果美国不想让人访问某些域名,就可以屏蔽掉这些域名,使它们的IP地址无法解析出来,那么这些域名所指向的网站就相当于从互联网的世界中消失了。

这样的事例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2004年4月,由于“.ly”域名瘫痪,导致利比亚从互联网上消失了3天,随后据报道,原因是有两人对顶级域名管理权问题发生分歧。

    美国《华盛顿邮报》曾经报道说,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的一个多月,美国总统布什曾下令有关机构制定一项针对敌国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战计划,该计划被称之为“16号国家安全总统令”。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ICANN曾以伊拉克局势动荡为由,终止了其国家顶级域名“.iq”的申请和解析。

    在阿富汗,在塔利班政权统治阿富汗时期,ICANN将.af结尾的域名管理权授予了前流亡政府,后来又于2003年转交给由美国支持的阿富汗过渡政府。

    因此,设想一下,假如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使某个国家的互联网陷入瘫痪,使该国无法通过互联网与外部世界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流,这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另外,凭借在域名管理上的特权,美国还可以对其他国家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监控,例如美国可以对某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或科学技术等类别的网站进行流量访问统计,从中大致分析出该国热门网站分布情况和网民的访问喜好等。

明争暗斗

实为信息安全自主权

    随着互联网在各国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域名管理特权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正如一把始终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引起了其他国家对于本国互联网信息安全的重视,一场域名管理权的争夺战不可避免。

    在这场争夺战中,欧盟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希望美国能将域名管理权交由一个国际组织来管理,例如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电信联盟(ITU),不过,美国就好像在现实世界中想要充当“世界警察”一样,在互联网世界中也依然采取了强硬的态度,希望继续保持其在域名管理上的特权,充当“世界网管”。

    这一态度其实根源于美国在互联网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互联网最初形成于1969年美国军方和一些大学共同研究开发的军用计算机网络ARPAnet。其背景是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为了预防核战争对本国通信系统的影响,开始研究如何防止核打击。这一研究最基本的目的是要确保没有任何一个打击能够把它的中心控制部门摧毁,其每一个连接点在遭受打击之后都能够与其他结点迅速恢复并进行通信。这也正是今天互联网无中心结构的由来。



 
评论 推荐 关闭  
 
   
  • ICANN已经通过新协议 拟提高域名年费标准
  • VeriSign与ICANN达成协议 域名价格大幅上涨
  • 我国互联网类别域名增至7个 CN下设国防域名
  • “.cn”域名将摆脱美国控制
  • 什么样的域名能赚到百万
  • 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将施行 权威界定恶意注册
  •  
       
     
    | 关于我们 | 站点导航 | 投稿指南 | 诚邀加盟 | 广告服务 | 邮件订阅 |

    京ICP证030062

    MyPrice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果有问题,请发电子邮件给webmaster@mypric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