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意见反馈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首页 产品 导购 新闻 商城 商情 二手 Internet服务 论坛
 
 
台式机|笔记本|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手机|外设|无线网络|全部产品  
 
首页 服务资讯 专家导购 技术应用 MYPRICE推荐 服务导航 工具箱 资料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INTERNET服务 > 服务资讯 > 正文              查看全部服务资讯文章
域名查询
最热门服务提供商
带宽测量器
主机服务搜索
INTERNET主机服务
INTERNET接入服务
 
 
 
 
资料库 常见问题解答
其他产品 本周推荐
 
 
  联系本站
 

 
银行争换域名防范克隆 单靠技术仍难防欺诈
时间  2006-06-02 09:38:18 作者  薛松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中国银行宣布将从今日起使用新域名,目的之一在于减少网站被假冒的概率,从而遏制假冒银行网页的欺诈行为,目前我国20家银行中已有14家使用CN域名。

  但有电信内部人士说,假冒网页是比较低级的欺诈手段,更多难以防范的技术手段已在中国出现,并非单靠更换域名就能解决。

  中国银行网站已多次被不法分子仿冒,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也未逃脱被克隆命运。这些假网址与真实网站非常相似,LOGO、图表、新闻内容和链接均一致,唯一区别之处是输入账号的位置。如果按照假冒网站的“客户登录”部分的提示输入账号和密码,那么用户的一切资料都将被不法分子窃取。

  缩短域名减少仿冒

  记者采访了负责域名管理的有关机构,有关人士说,域名过长难于记忆是假冒的根源,规范网上银行域名,采用简短易记、带有标识的CN域名是有效降低网银仿冒的方法,比如中国银行原域名长达14个字母,访问者只要输错其中任何一个字母就有可能进入“假网站”,而新域名简短仅3个字母,大大降低了网站被仿冒的概率。

  他还表示,我国20家银行中已有14家使用CN域名,如中国建设银行等,中国人民银行也使用了pbc.gov.cn。

  单靠技术难防欺诈

  广东电信相关人士表示,网银欺诈已有增多趋势,以前多针对国外客户,比如花旗银行和eBay网站,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银行也无法幸免。

  那么更换域名就能遏制网上银行欺诈行为吗?电信业人士指出,CN域名的安全性高于COM域名,但单从域名角度难以防范这些问题。更多难以防范的技术手段已在中国出现,比如利用IE浏览器漏洞或用户的不当操作,在用户的计算机中植入专门的木马,只要用户在机器上输入账号和密码就会被截获。

  记者从广东电信了解到,在信产部的要求下,已经采取一些反网络诈骗的措施,比如建议用户安装安全软件,主动封锁和拦截对外发送的信用卡、游戏账户等个人隐私资料。

  但行内人士说,网上银行欺诈是国际性难题,没有完全有效的技术手段去防范。而且单纯靠技术也不能完全破解防范网上银行欺诈难题,需要各方面广泛合作。

  信产部:

  短信中文实名防假冒

  “今天在友谊商店消费了2380元,如果您没有异议,我们将从您本月的银行账户中划走,如果有异议请您致电咨询”,类似冒充银行名义发送给客户短信已成为最新的金融诈骗手段。

  TOM在线王雷雷透露说,信产部正计划实施短信服务商的代码统一,其中之一是推出手机上的中文实名,例如中国银行将唯一合法拥有这个短信地址,手机用户可从短信发送地址看到“中国银行”字样,可鉴别类似假冒欺诈短信。



 
评论 推荐 关闭  
 
   
  • 个人注册中文域名陷入尴尬 代理商有权追回
  • 沈阳数十万企业域名面临被抢注
  • 我国CN域名注册量居国家域名数排名第六
  • 亚洲首个.mobi域名诞生,中国移动拔得头筹
  • 特别关注:中文域名保护不可忽略
  • 手机域名开始接受申请 批评者认为纯属多余
  •  
       
     
    | 关于我们 | 站点导航 | 投稿指南 | 诚邀加盟 | 广告服务 | 邮件订阅 |

    京ICP证030062

    MyPrice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果有问题,请发电子邮件给webmaster@mypric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