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意见反馈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首页 产品 导购 新闻 商城 商情 二手 Internet服务 论坛
 
 
台式机|笔记本|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手机|外设|无线网络|全部产品  
 
首页 服务资讯 专家导购 技术应用 MYPRICE推荐 服务导航 工具箱 资料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INTERNET服务 > 服务资讯 > 正文              查看全部服务资讯文章
域名查询
最热门服务提供商
带宽测量器
主机服务搜索
INTERNET主机服务
INTERNET接入服务
 
 
 
 
资料库 常见问题解答
其他产品 本周推荐
 
 
  联系本站
 

 
WiMAX完成角色转变 未来两年有望全面爆发
时间  2006-09-19 10:21:29 作者  韩群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通信世界网
 
    在中国3G牌照迟迟未发之际,WiMAX悄然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其实从2004年开始,WiMAX作为宽带无线接入的新技术,就一直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甚至一度被奉为“3G终结者”。如今,越来越多的设备厂家和运营商纷纷加入到推广WiMAX的阵营,特别是一些中国运营商也已经开始了固定WiMAX相关设备和网络的测试,这给WiMAX推广者带来了极大信心。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人们对WiMAX的质疑也始终没有停止过。WiMAX将走向何方、能够走多远?业界一直说法不一。为此,记者特意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多角度探讨WiMAX的发展前景。

    WiMAX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WiMAX技术的出现无疑在无线宽带接入技术领域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众多IT厂商对其大加追捧,与2002年Wi-Fi技术出现时的热闹场面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WiMAX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广泛的关注,并不完全是商业上的炒作,与其固有的优势也是分不开的。各厂商正是看到了WiMAX的优势所可能引发的广阔的市场需求才对其抱有浓厚的兴趣。

    WiMAX的优势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成本低,性价比较高。与3G相比,3G的成本非常高昂,从终端到基站,建设成本都是以“亿”来计算,而WiMAX可以把3G的很多设备凝结到一块小小的芯片中去,一块芯片的成本不过几百元。(二)传输距离远。WiMAX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公里,是无线局域网所不能比拟的,其网络覆盖面积是3G基站的10倍,只要建设少数基站就能实现全城覆盖,这样就使得无线网络应用的范围大大扩展。(三)接入速度高。WiMAX所能提供的最高接入速度是70M,这个速度是3G所能提供的宽带速度的30倍。对无线网络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进步。WiMAX采用OFDM调制方式,每个频道的带宽为20MHz。(四)无“最后一公里”瓶颈限制。作为一种无线城域网技术,它可以将Wi-Fi热点连接到互联网,也可作为DSL等有线接入方式的无线扩展,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宽带接入。(五)可提供广泛的多媒体通信服务。由于WiMAX较之Wi-Fi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从而能够实现电信级的多媒体通信服务。高带宽可以将IP网的缺点大大降低,从而大幅度提高VoIP的QoS。

    WiMAX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最初的应用方向,增加了移动通信方面的服务。通过加入移动特性,一方面,WiMAX可以像原来设想的那样,作为服务供应商和电信运营商“最后一公里”接入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WiMAX还可成为运营商们搭建语音和数据骨干网络的主流技术。WiMAX还通过将无线接入系统上升到无线接入网络,这种多中心站之间通过负荷分担的方式大大增加了网络容量。同时WiMAX通过OFDM技术具备了非视距传输的能力,因此能够在不同环境下获得最佳的传输性能,WiMAX还采用了智能天线技术来提高覆盖能力。由此看来,WiMAX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WiMAX并非“3G终结者”

    WiMAX由于其固有的优势,一度被称为“3G的终结者”,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对此,相关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WiMAX与Wi-Fi、3G的确具有很多重叠的甚至是超越的功能,但它们更多的是一个互补关系。这是因为Wi-Fi、WiMAX、3G分别针对的是无线局域网W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具有不同的市场定位。尤其是3G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运营商、设备制造商都进行了大量投入,不可能期望已经在3G进行大量投资的运营商会放弃3G技术。电信监管部门也不会让已有的投资付诸东流。因此,未来WiMAX与其它无线网络技术很可能是共存于市场,就如同今天移动通信的GSM和CDMA制式共存一样。虽然WiMAX现在风头很劲,但其本身还有待完善,诸如标准统一、频谱资源、互联互通等问题。因此,在WiMAX还处于推广时期就断言它能取代已经在许多国家运营的3G技术未免为时过早。随着技术、标准等的成熟,WiMAX在未来市场将占据一席之地,但并不会将3G“杀死”。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表示,由于IEEE802.16E增加了移动性能,和3G、4G在宽带移动领域有碰撞,但由于历史原因,,2G、2.5G、3G组合有无缝的、覆盖更好的服务,而WIMAX广带并移动的性能在热点区有更好应用,二者是互补的,而不是互相取代的关系。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二者融合于一个IP核心网上,二者共存。他还表示,WiMAX将不是取代3G,而是创造一个在无线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结合点。

    WiMAX论坛的专家也表示,WiMAX和3G竞争甚至将取代、威胁3G的说法并不准确。从WiMAX论坛的角度看,希望3G尽早部署、尽早发展起来,只有3G很好地发展起来,数据业务和应用得到充分发展,才有可能带动带宽需求,WiMAX也才可能有用武之地。虽然WiMAX的传输速率可达到3G的10倍甚至更高,其覆盖范围用低阶调制时可与3G匹敌甚至更远,但这不是3G标准的以无线广域网WWAN为基本模式、以公众语音及多媒体数据为内容、在全球范围内漫游的个人手机终端的基本市场定位,本质上WiMAX是作为3G及3G演进的一种无线城域网、多点基站互联的重要支持手段,两者潜在的市场亦有巨大差异,从而根本谈不上WiMAX会成为3G的终结者。

    虽然WiMAX在数据能力上要优于3G,但它并不会在未来通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多种无线技术将在标准化和未来的产业化中形成既竞争又互补的关系,这就意味着WiMAX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WiMAX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将会作为现有网络及未来3G网络的重要补充,提供更高速的宽带接入、优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服务以及多媒体通信服务。”赛迪顾问分析师张丽表示。

    WiMAX开始全面发力

    宋俊德教授表示:“WiMAX只有明确了自身的定位问题,才能进一步讨论未来的发展。”如今,WiMAX已经完成了自身角色的转变,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成熟,WiMAX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与WiMAX概念的热烈讨论相辅,商业应用研究也在各厂商的大力支持下如火如荼地开展着。Intel是这场运动中的核心领导者,而北电、诺基亚等也是WiMAX的有力推动者。在如此众多大厂商的共同推动下,我们似乎很有理由相信WiMAX将成为未来一项具有革命性应用的技术。

    如今,越来越多的设备厂家和运营商加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WiMAX的市场影响力。现在,WiMAX的主要标准都已经制定完毕,固定WiMAX设备已经开始认证,并在全球一些市场得到应用,而移动WiMAX的认证程序也即将启动。经历了2005年的标准推广和全球造势,尤其是与中国市场的亲密接触后,WiMAX正在努力地改变着自身的形象。尽管至今业内依然对这一无线宽带技术有所质疑,但WiMAX在2006年内的种种表现都表明,WiMAX并没有依赖市场的“自然选择”,而是要积极拓展应用市场。作为3G的重要补充,WiMAX在全球的部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全球无线市场的跑马圈地正在有序展开。

    2006年3月份,WiMAX论坛公布了第一批认证产品。这次认证的产品都是基于工作在3.5GHz频谱上的频分双工(FDD)系统标准,目前已有14个WiMAX产品通过了认证。据知情人士透露,WiMAX论坛计划在2006年第四季度开始进行移动WiMAX设备的认证,确定测试和认证流程。预期到2007年第一季度,能为商用移动WiMAX产品发放“WiMAX论坛认证”标志。第一批测试将针对2.3GHz产品,WiMAX论坛认证工作组还将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选择认证实验室。在WiMAX组织的推动下,WiMAX已经形成了包括芯片制造商、接入及终端系统设备商、网络系统设备商、运营商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尽管移动WiMAX的商用产品还没有出现,但全球各个市场的主要运营商都对移动WiMAX非常感兴趣,除了固定运营商之外,移动运营商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很多运营商都开始利用预商用设备进行试验。今年初,日本的KDDI演示了基于802.16e的WiMAX移动话音和视频应用。KDDI认为,只要获得无线基站许可,几年内就能在日本推出采用这一技术的无线宽带服务。马来西亚运营商NasionCom也决定今年内推出基于WiMAX的MiTV业务。此外,目前全球唯一真正实现了商用的WiMax网络就是韩国的MobileWiMAX网络。从去年年初开始,韩国最大的固网运营商KT和最大的移动运营商SKT就已经获得了MobileWiMAX的运营牌照。韩国政府将2.3G-2.4GHz的频率资源分配给WiBro使用,其中每个运营商得到27MHz的带宽,包含3个载波,每个载波9MHz的带宽。目前,KT已经先行一步。在4月4日,KT招募了3000名志愿实验者参与网络测试,目前KT已经在其首都首尔的最繁华地带部署了150多个基站,覆盖区域包括热点商务区、居民区和大学区,以及几条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按照KT的计划,今年将完成10个主要大城市的覆盖,到2008年的时候,将覆盖整个韩国84个城市,发展用户1000万。今年6月30日,韩国最大的移动通讯运营商SK电讯对外宣布,他们正式推出了面向大众用户的WiBro商用服务。

    就在各国运营商相继进行WiMAX测试之时,我国运营商也向WiMAX伸出了橄榄枝。中国电信正在我国北方9省1市展开测试工作;中国移动的测试工作已进行了半年有余;中国联通方面也即将进入正式网络测试阶段。而中国网通则表现得更加积极,并已进入了设备采购阶段。据知情人士透露,广东网通已经与两家设备商签订了WiMAX(802.16d)设备购货合同,按照广东网通的整体规划,如果该合同能够最终得到完全落实,其总金额将达到2.8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在3G未明的情况,中国四大电信运营商无一不把WiMAX作为了替补的首选。

    WiMAX发展前景光明

    虽然WiMAX试商用的步伐已经在全球展开,但WiMAX的发展仍然是个谜,对此相关专家作出了预测。赛迪顾问分析师张丽预测:“中国的WiMAX市场将于2006年开始启动,之后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8年将迎来高速成长期,2010年中国的WiMAX用户数有望达到300万户,其中以城市用户为主,同时无线宽带业务将与移动通信网络业务不断融合,促成无线通信产业的新格局。”全球资讯机构JuniperResearch也表示,相比于针对固定宽带接入的802.16d 而言,802.16 e 的出台无疑给 WiMAX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球移动 WiMAX的用户数将会在2007年达到170万,而以后的4年里,这个数字更会很快突破2130万。这些用户通过移动 WiMAX 享受到的业务将以数据业务为主,语音服务只占到整个业务市场的10%,这将会给全球移动 WiMAX设备制造业创造25.3亿美元的收入。

    渐趋成熟的WiMAX无线宽频技术不但可用来弥补现行无线网络的缺陷外,更可将不同行动可携装置进行整合,让不同的生活信息能透过同一手提装置进行整合应用,令未来行动生活充满无限的遐想空间。对此,北电大中国区总裁吴振生表示了相同看法:“WiMAX在各项无线网络发展技术中具有成为领导性地位的潜力,它将带给用户美妙的体验。WiMAX真正的成长会在明年,以后会像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并在2007年底到2008年大量开花结果。”同时,SemicoResearch也作出大胆预测,到2010年,WiMAX的市场规模将会由2005年的2160万美元成长至33亿美元。In-Stat也预测,随着开放的频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设备可用于互操作,并且随着CPE的价格下降,预计到2009年全世界花费在WiMAX设备上的费用将上升到20亿美元。预计到2009年亚洲地区将有超过300万的WiMAX用户,构成世界上WiMAX市场的45%。

    其实按照WiMAX的商用计划,到2006年802.16即可集成到笔记本电脑,实现在城域网范围内的可移动的宽带无线数据服务。在城域网的范围内,用户无须购置新的终端,仅用集成802.16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就可以60km/小时以上的移动速度不间断地享相当于3G10倍以上的速率而构成的宽带精彩内容服务。WiMAX还能作为WiFi的备份,使用户可快速、容易地访问、漫游WiFi热点,而笔记本电脑、PDA、手机也可以通过在WiFi和WiMAX间自由切换访问互联网,实现无缝的无线连接。有关专家预测,真正的WIMAX802.16e商用的时间至少在2008年才能开始。而到2008年,我们不可能去揣测3G在那个时候的应用情况,因为技术的发展实在太快,或许那时已经是3.5G,或许已经开始部署4G。但可以肯定一点,WiMAX仍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因为WIMAX802.16e技术在数据传输上并不逊于HSDPA。

    宋俊德教授表示,从整体无线网络发展观点来看,WiMAX技术唯有与WiFi、3G等无线技术相结合,使得无线网络所能提供承载的应用功能更齐备,才能带来庞大的商机。他还表示,WiMAX和3G犹如跑在两条道路上的车,必将走向融合,最终驶上同一条高速路。这也就意味着,WiMAX和3G是殊途同归的,虽然WiMAX只是定位于3G的重要补充,但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宋教授还指出,WiMAX要想谋得更大发展空间,必须解决技术标准、频谱资源、互联互通等问题。

    赛迪顾问张丽也作出大胆预测,未来两年WiMAX将在世界全面爆发。在WiMAX扩张的过程中,亚洲将占有重要地位。亚洲是世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WiMAX市场战略蓝图中重点区域。“世界看亚洲,亚洲看中国”,随着市场条件的逐步成熟,中国WiMAX市场将揭开新的篇章。



 
评论 推荐 关闭  
 
   
  • WiMAX无线宽带浮现广东尚难独立组网
  • 四大运营商布局WiMAX 宽带有望更高速更廉价
  • WiMax技术存在的问题
  • WiMax中国市场不容乐观
  • WiMax与Wi-Fi有何不同
  • WiMAX/3G/Wi-Fi/DSL/Cable宽带技术大比拼
  •  
       
     
    | 关于我们 | 站点导航 | 投稿指南 | 诚邀加盟 | 广告服务 | 邮件订阅 |

    京ICP证030062

    MyPrice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果有问题,请发电子邮件给webmaster@myprice.com.cn